2015年,医药界可抢哪些“红包”?

    添加日期:2015年3月2日 阅读:2040

        确切地说,如果今年春节你没有参与抢红包,那你有点“奥特”;确切地说,今年央视的春节联欢晚会就是被如火如荼的微信抢红包打败的。面对2015年,医药健康产业有哪些利好?面对这些“红包”,医药产业如何应对?新年伊始,本报邀请行业知名企业家和相关协会领导分享各自的观点。
        嘉宾
        广东省政协委员、广药白云山董事长 李楚源
        全国人大代表、好医生药业集团董事长 耿福能
        绿叶制药集团董事会执行主席兼总裁 刘殿波
        药价评审**、中国中药协会副会长 张自然


        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加的大背景下,中国经济今年能否保持稳定增长备受各界关注。2015年1月,我国CPI、PPI双双创下近5年新低,制造业PMI指数创近28个月新低。这是否意味着通缩在临近?医药健康产业的机会如何?尽管从外部反馈看,2014~2015年,辉瑞、拜耳、安进、施贵宝等跨国制药企业的中国战略仍然显示,在我国这个世界上*大的新兴市场生物医药领域仍有巨大的潜力可供挖掘,但在国内医药健康领域的“大咖”心目中,新一年的产业“风水”是否能够真的像刚刚过去的农历新年贺词那么“洋洋得意”?
        “红包”在哪
        记者: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加的背景下,2015年我国医药行业还有哪些机会可以把握?
        李楚源:目前中国经济发展正在进入新常态,但也有一些产业仍在“非常态”快速发展中,生物医药健康产业就是其中之一。尤其在2013年10月14日国务院出台《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后,各地政府都在酝酿出台政策扶持产业发展。生物医药健康产业横跨工业和服务业两大产业体系,一方面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通过高、精、尖的科研技术进行创新驱动,抢占产业制高点,顺应全球工业4.0时代的发展大势。另一方面,作为现代服务业,提供医疗保健等服务,缓解社会养老问题,破解“看病贵、看病难”等难题,在满足社会健康需求的同时创造商业价值。这个产业一头牵动生产,一头牵动民生,发展得好可谓一举两得。
        生物医药健康产业培育新的主导产业,重建产业体系的重要支撑。目前广东省的生物医药产业在全国排名第三,如果将医疗、养生、养老等健康服务业都纳入统计范围,应该在全国名列第*。按照目前的经济增长速度,到2020年广东省的生物医药健康产业有望实现1万亿元的规模,届时占GDP的比重有望达15%左右(接近发达国家水平,美国目前是17%),成为支柱产业之一。
        耿福能:顺势而为是智者选择。当今中国医药产业*大的“势”,非新医改莫属。早在新医改政策启动初期,与好医生一样,部分药企已经做好了基层医疗市场的布局,并能够在大环境偏紧时仍保持2014的销售增量,也与国家新医改政策对基层医疗的持续重视相关。
        相信行业的又一个春天正在酝酿。依据是近年伴随经济总量的增长,国家政策更强调以人为本,重视提高人力资源收益。面对经济下行的压力,监管思想更成熟,各方面的法制也逐步加强。医保覆盖面更广、医保报销费用逐年提高、大病医保引入商业机构、放开民资办医,新医改在完善中逐步回归行业本质,更加相信大众的力量,不固步自封,重视医术和药品。在新一轮的深化医改中列入重点的分级诊疗如能大胆探索,并向社会资本开放办医,让整个医疗服务体系在总费用调控引导下,以效率提升为目标,将提供新的产业机会。
        刘殿波:面对未来国内、国际庞大的健康需求,医药产业无疑是长期的朝阳产业。2015年将是医药行业的一个分水岭。政策的不确定性以及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所带来的环境变化,给医药企业提出了更多挑战,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机遇。拥有创新能力,并按国际标准要求不断自我提升的企业,将拥有更多的机会。
        首先,企业创新的大环境在逐步改善。政府、社会和企业对创新的重视越来越多,意识越来越强,中国与国际上食品药品监管的合作也在加强,对中国药企的自主创新和新药国际注册而言都是机遇。多年来绿叶制药坚持走创新和国际化的道路,在新药的国际注册研究方面有了新的进展。
        其次,国内、国际资本对中国医药健康产业的关注度越来越高。2014年7月,绿叶制药在香港主板成功上市,为公司的快速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机会。相信以国际化为目标的中国本土创新企业,会受到国际资本的更多关注。此外,中国医药产业依然面临深刻的调整与重构,产业转型和结构调整也给一些企业提供了发展良机。包括绿叶在内的不少医药企业都会更加重视并购业务,为扩大企业产品线和提升企业盈利能力加速行动。从绿叶制药自身来看,近几年的几起重要并购帮助我们形成了战略性重点治疗领域,也极大地提升了公司在相关领域的市场竞争力。分页符
        张自然:中国医药市场仍有诸多机会。首先,分级诊疗对基层市场产生增量。针对医疗资源分配严重不合理的现状,近日国务院通过了《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旨在优化医疗资源配置促进服务升级。今后随着县级医院作为区域医疗中心,市场地位越来越显着。而国家“大病不出县”政策逐渐推进,县级医院有望截留一部分到大城市就医的患者,县级医院终端药品市场规模有望迅速扩容。
        其次,看好社会办医,尤其是血透中心的民营化趋势。2014年国务院颁发《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健康服务业可享受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将对非公立医疗机构和公立医疗机构同等对待,鼓励社会资本开办医院。民间资本,甚至境外资本投资健康服务产业,可以缓解目前公立医院主导的医疗与养老等领域服务能力不足。其中,血液净化服务也是民营化的大好机会,预计至2023年,接受血液净化治疗的患者人数可能将超过200万,市场规模将突破1000亿元,为目前血液净化市场规模的6倍以上。
        第三,追逐智慧医疗之风带来新机遇。智慧医疗可以应用于临床决策、医保支付、药物研发、诊疗流程、医患关系和公众健康等多个领域,可大幅提高医疗资源的运营效率,缩减医疗运营成本,改善医患关系。预计2015年中国移动智慧医疗市场规模接近50亿元人民币,2017年将达125亿元。
        第四,医药电商放开产生市场增量。预计2015年医药电商交易规模将达到100亿元,医药电商的市场潜力相当大。
        第五,新药可能面对更好的医保政策。新医保政策的出台必将激发医药市场的增长。同时2015年医保目录的出台,为近期上市的新药进入医保目录提供了大好机会。一旦进入新的医保目录,相关产品的用药量将迅速打开上升通道。
        第六,资本市场对医药行业投资热情日高。2014年就有近20家医药上市公司设立基金参与医药并购,今年竞争将更加激烈,并将有更多的资本进入医药行业,资本将继续在医药电商、国企改革、移动医疗、医疗器械等方面进行重点投入。
        记者:应对中国医药经济新常态,医药企业将面临怎样的挑战?
        李楚源:就广东而言,目前广东生物医药健康产业仍有一些不足之处。一是顶层设计和统筹机制仍需加强。二是行业资源分散,国际化合作较少。三是特色产业扶持力度有待加强。比如广东的中医药在全国*强,但是中医的发展仍存在区域不平衡,中西医发展也不平衡,还存在中医信息化滞后等问题。
        张自然:今年可能出现的情况有:第*,增长减速换挡。医药行业已保持了近20年的高速增长,但随着控制药价、原材料成本上升、限抗、新药审批减少、打击商业贿赂、行业监管趋严、唯低价是取的双信封招标模式的推行等因素而致内生性增速下降,医药企业不得不正式面对这一问题,新版GMP、GSP的投入和运营成本的提高更加剧了医药行业生产环境的挑战。
        第二,药品监管更趋严格。为了人民的用药安全,国家总局出台了一系列更加严格的监管政策,2014年就有50多家药厂的GMP和多家医药批发企业的GSP证书被收回,更有40多家企业的欧洲认证遭拒,而且今后监管会更严格。
        第三,医药领域反商业贿赂加强。国家反腐已经在医药行业广泛展开,去年就有数十家医院院长被抓,今后医药领域的反腐将更加深入,制药企业的营销将受到更多不良因素的制约。企业不得不从提高产品质量和品牌、提高销售服务、降低生产成本、对外并购抱团取暖来求得生存。
        第四,税收管理趋严。2015年对医药行业的税务稽查将更加严厉,这对医药行业是严峻考验,迫使医药营销转型,转而通过提升学术服务水平、提高企业和产品品牌等加强和提升内功的方式参与市场竞争。
        第五,医保控费传导药价向下压力。各地医保资金捉襟见肘促使医保控费力度越来越大,降低药价、取消原研高价等措施相继实施,医药行业将受到严重冲击。卫计委亦发文督促医院主动控制医保费用,今后医院和医生也将有意识地进行费用控制,医院用药结构将出现大的变化,对各类产品的影响或许会比限抗政策对抗菌药的冲击来得更加激烈,尤其是糖尿病、高血压等慢病用药领域。
        耿福能:伴随全国经济增长放缓,医药产业开始出现利润率下降,行业发展面临压力,企业的感受尤其明显。
        行业管理还显粗犷。需要行规约束,仅靠法律还不够。企业是鱼,行业是水,水腐则无鱼。如果大家都不关注环保,雾霾就来惩罚你。恶性的低成本竞争就如同行业雾霾,需要政府和企业基于行业战略远见,共建药业管理规范。国家药品政策应有明确的导向性,界定药品本质,澄清基本理念,在健康行业树立正向、阳光的标准,并且不脱离社会和产业现实。目前行业压力有降价传导的影响,理由是公众利益,但需要想清楚公众利益的核心是什么,应紧紧围绕疗效这个患者利益的核心立法行政。基于临床实效,药品管理应考虑将不同的类别科学地区分开,要在大数据的基础上,强化现有产品中期验证研究,有效的可以保留在市场,疗效不明显的要淘汰,以免太多非核心产品扰乱市场。分页符
        怎么抢“红包”
        记者:就中国医药产业而言,可采取哪些措施来适应新常态?
        李楚源:建议当地政府从战略高度大力扶持,打造万亿级生物医药健康产业,使其成为未来5~10年广东新的支柱产业。我提出五项建议:
        第*,将生物医药健康产业列为广东省和广州市重点培育的支柱产业进行顶层设计,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从招商引资向引资、引智和引技三位一体转变,大力扶持新技术、新专利、新商业模式和加大创新人才引入的力度。
        第二,发展高端医疗器械,在广州设立医疗器械科技孵化器和创新产业园,重点发展新型中高端医疗器械研发生产、企业孵化成长、医疗器械支撑服务等三大产业功能。形成立足珠三角、辐射全国、走向世界的中高端医疗器械产业聚集区。
        第三,制定医疗旅游战略,打造岭南特色医疗旅游产业。
        第四,发挥中医养生服务等特色优势,打造优势产业链。
        第五,大力发展健康服务业。推动公立医院改制,鼓励社会资本办医,发展多元化医疗服务格局,建立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创造良好的生态资源条件,发展休闲娱乐、体育健身、生态餐饮、观光农业等健康服务产业。
        张自然:要适应新常态,可采取的措施有很多,主要包括:1.借力资本市场,加速产业升级、扩张。中国的医药企业规模都较小,不利于市场竞争,新版GMP、GSP的提升、环保要求的提高也倒逼医药企业升级改造,国家对并购在税收、药品批文转移等方面给予了很好的政策,尤其是PE、医药并购基金的涌入、新三板的上市、IPO的开闸等更为并购提供了充足的资金和政策渠道保障。因此,医药企业应充分利用这难得的机会加速企业转型、升级改造,加强对外扩张、合作,积极参与并购重组,提升医药行业的整体竞争能力。
        2.中药**等存量宝贵资产的挖掘和提炼。中华**已从建国初期1万多个降到2006年商务部重新认定时第*批的434个,目前医药行业有43个。其中,同仁堂、马应龙、武汉健民等五六个已经上市。2013年《中华**品牌价值百强榜》上榜品牌的总价值超过1万亿元,平均每个**的品牌价值高达100亿元。中药领域共有15个品牌上榜,总价值高达880亿元,平均品牌价值为58.7亿元。通过合理的资产重组整合,将相关优质医药资产冠在**旗下,通过借壳或独立上市,将受到市场的大力追捧,同时也带动旗下资产增值。如桐君阁、广誉远、马应龙等**上市公司都在资本市场上有了不俗的表现,更不用说同仁堂等更加知名的。医药界还有很多类似**的市场价值有待发掘。
        3.拥抱互联网。如果网售处方药开放,市场预期值达1万亿元的处方药将有30%转投线上,市场规模或达3000亿元。实际上,目前包括京东、天猫等电商巨头均对处方药网上销售虎视眈眈,顺丰、邮政物流等都在等国家总局对第三方物流承接药品配送的相关细则出台。天猫医药馆则在因没有资质而受到监管部门处罚后,选择跳转到有牌照的B2C网站的收银台页面来实现线上交易。
        4.突围大健康,走多元化道路、跨界合作。大健康产业被认为是继IT产业之后又一个前途无量的朝阳产业。我国目前健康服务业仅占GDP的5%左右,而美国2009年已达到17.6%。这表明我国健康产业还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刘殿波:在新常态下,面对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特别是国际竞争,唯有创新才是企业的必由之路。
        其次,国际化是今后**的中国医药企业必须具有的素质,越早制定和完善国际化战略与布局,就越主动。我们理解的国际化并不是单纯的把产品销售到国外。事实上,中国本土医药市场早已是一个国际化竞争的市场。企业的国际化*重要的是要使各方面的能力和水平达到国际标准,要有自主研发的新药通过欧美等发达国家的注册认证,拥有全球专利,并能够进入国际主流市场,同时要拥有国际市场开发和国际合作的能力。2014年,绿叶制药多个产品在美国FDA临床注册研究中取得新进展,也与多家国际制药企业开展了在中国市场的新药开发合作。
        中国医药企业要在互联网形势下,顺应变化和变革。总之,主动求变、不断创新是新常态下企业要采取的根本措施。
        耿福能:医药是高科技产业,对创新要求高。围绕创新,有两方面的工作需要医药行业重视,一是强化产学研结合,促进成果转化;二是制药企业要坚持从现代科技中寻找创新灵感,也要从传统医学中寻找安全有效和经济的健康解决方案。
        中国医药行业要走入国际市场,就必须自觉制定更高的标杆,面向未来完善中国特色的制药标准体系。为此,医药行业尤其是传统药企,要认识到传统医药如果只是单一按*终产品质量标准抽检把关是不够的。
        医疗服务市场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药企可适当参与。

    责任编辑:候明芳    WWW.1168.TV    2015-3-2 17:33:51

    文章来源: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1168医药招商网”的所有作品,均为广州金孚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1168医药招商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1168医药招商网http://www.1168.tv”。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1168医药招商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3.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联系邮箱:1753418380@qq.com。

同仁双宝北同世家疼痛冷敷凝胶20g

同仁双宝北同世家疼痛冷敷凝胶20g(短时间见效,高复购)

联系电话:19937853017

【适用范围】用于缓解颈、肩、腰、腿及闭合性软组织疼痛、肿胀等不适症状人群的物理冷敷。【使用方法】外用。将本品适量直接涂抹于不适部位,轻轻按摩2-3分钟,每日2-3次。

同仁双宝北同世家疼痛冷敷凝胶30g

同仁双宝北同世家疼痛冷敷凝胶30g(短时间见效,高复购)

联系电话:19937853017

【适用范围】用于缓解颈、肩、腰、腿及闭合性软组织疼痛、肿胀等不适症状人群的物理冷敷。【使用方法】外用。将本品适量直接涂抹于不适部位,轻轻按摩2-3分钟,每日2-3次。

本文标签:
版权所有 1168医药保健品招商网-WWW.1168.TV Copyright © 2008-2024 广州金孚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证书编号 (粤)-经营性-2024-0324网站备案/许可证号:粤ICP备14090958号-1公网安备粤公网安备 44011102000390号
1168医药保健品招商网专业提供:医药等产品信息的网站招商平台,打造中国成交率最高的网络医药招商网站→返回顶部←
本网站只提供信息交流服务,不提供任何药品销售服务,不对交易过程担负任何法律责任,请交易双方谨慎交易,以确保双方的合法权益 →返回首页←